2005/10/10

再見水牛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水牛,早期台灣農業經濟的生產動力之源,是許多我們上一輩和上上一輩的人,童年時代的最佳良伴。我記得小時候水牛還挺常見的,也曾經坐過牛車,或是把牛車當作大玩具,在上面爬來爬去捉迷藏。曾幾何時農業轉型,機械取代獸力,曾是勞動階級主力的水牛就這樣失去天職,慢慢消失於社會中。而現在,你我也只能到觀光農場去親近這些人類的良師益友了。

每每見到水牛,我都會聯想起早期雕塑家黃土水的傑作《水牛群像》。這幅寫實、生動,以「薄肉雕」展現純熟技法的作品,是藝術家盛年染疾去世前藝術成就的巔峰,也因其卓越的成就與價值,台灣的北、中、南三大美術館都各藏了一件複製品(原作位於台北中山堂),也剛好我三件複製品都曾參觀過,因此這件作品的形象也就這麼牢牢烙印進我的記憶,成為我對早期農村情景的想像之一。

2003.夏 攝於台南走馬瀨農場

【延伸閱讀】
2005/2/10 自由新聞網 北美館鎮館之寶《水牛群像》

0 個意見: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