購物季

在美國,感恩節(11/24)隔天開始,就進入了年終購物季。在11/25當天一早,大多數商店都會提早在6點左右開門,然後提供許多限時優惠商品供民眾採購,當成年節禮物或是自用;這些優惠商品大多是家電類,或是其他比較有降價空間的類別。
剛到美國那年,我和室友輾轉去了幾家家電賣場,居然差點擠不進去,雖然一些特惠商品都會成箱堆放在走道邊,一些限量的超人氣商品早就被搶光了,架上的大多數貨品也都還是維持原價,並沒有特別便宜。後來我才知道,如果要買到那些店家特別大幅降價吸引人潮的少數商品,得要之前就做好功課,比較各家商店的型錄,鎖定目標,擬好行動路線,然後提早到店家門前排隊守候,才能在開店的那一瞬間搶得先機,衝鋒陷陣,殺出重圍,到店內的該角落去搶架上的那幾件現貨,現場的情形之慘烈,活脫脫就是一場羅生門,非親眼目睹,你一定會以為是在錄製電視節目哩。我見識了前幾年那些家電賣場的人潮之後,雖然沒有特別目標,這次我還是決定去百貨店 Target 參與一下盛況。
一清早不算冷,南方早晨空氣總是比較潮溼,也足以讓人脫離被窩的暖意。雖然提早到,不出所料的是店門外已見人頭鑽動,未明的天空下,稀疏的路燈下熙攘著一條長龍,像是在等候某場盛大的演唱會,和平日人影稀疏的街景實在是截然不同,真不知道這麼多人都是從哪裡冒出來的。在隊伍裡聽旁人閒聊,也聽出今年的目標物的確是目前當紅的 iPod ,只是不知道排到這裡還搶不搶得到店家特別優惠的那一款了。
想想我去年也隨著人潮,以美金9元的代價搶得了一台咖啡機加一台烤麵包機,那可是平常價格的四分之一左右,但是一分錢一分貨,後者沒用多久就故障了,就這麼退役下來,我就下定決心不貪小便宜。可是反觀大多數的美國人,那些特價品堆滿購物車,還一臉滿足、幸福的樣子,不知道是要送禮還是自用。其實這多少反應了現今美國人的價值觀,因為當地人工貴,東西好不好用不重要,只要便宜,壞了就丟不想修,而大多數的商品,也是來自物料、勞力廉價的亞洲、南美地區,因而價格也往往都能夠壓低。
用過即丟,以及物質消費超過精神意義的過節方式,感恩節只剩火雞大餐,聖誕節只剩禮物來往,難怪每到年終,美國就要反覆進入瘋狂的採購熱潮。商業主導的經濟強國榮景,似乎也出現了一些隱憂。
而我比較擔心的是,因為美國還不盛行資源回收,那些「用過即丟」的商品,最後都到哪裡去了。